台中市立忠明高中101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國文科始業評量試題【解析】
一、單一選擇題70%(每題二分,答錯者不倒扣)
1.答案:(D)
解析:(A)曲阜周公廟。(B)益都縣范公亭(范仲淹)。(C)解州關帝廟。(D)北京孔廟。
2.答案:(C)
3.答案:(A)
解析:(A)開啟感官爭逐物慾,容易喪失自我。
4.答案:(B)
5.答案:(D)
解析:(A)項「潛蛟媚幽姿」、(B) 項「淚眼問花花不語」、(C) 項「孤館閉春寒」都有個人的心情在其中。
6.答案:(A)
解析:(A)「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反映了王安石二次敗相時,付出改革的期待與眷戀山林的矛盾。
7.答案:(A)
8.答案:(C)
解析:題幹與(C)互相。(A)(B)(D)皆是代詞性助詞,皆代稱「我」。(B)表明自己清廉自守的節操。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語譯:你到洛陽後,那邊的親友們如果問起我,就請你告訴他們,我的心光明磊落,好比一塊潔淨的冰放在玉壺裡,絕不會就此消沉墮落。(C)李商隱〈無題〉。語譯:相見一次是那樣的難得,所以分離時更覺得難分難捨,更何況遇到暮春,正是東風無力、百花凋殘的時候。(D)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語譯:我是個鄉下老人,早已罷官歸隱,不與人爭,海鷗又何必對我有所猜疑而不肯親近我呢?
9.答案:(A)
解析:題幹與(A)皆慨嘆人生短暫。(B)喝酒能帶來莫大的滿足,覺得天地開闊,生活逍遙。(C)原詩:「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語譯:我倆一杯接著一杯,在盛開的山花中對飲。我已酣醉想入睡,你不妨先離開,如果明天有意再相聚,不妨抱著你的琴來。(D)原詩:「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語譯:少年時光稍縱即逝,學問卻不容易有所成就,所以,不要輕易浪費時間。還沒察覺池塘已經長出春草,人們作夢還沒有清醒,轉眼間,屋前的臺階卻已有梧桐葉被秋風掃落的聲音。
10.答案:(B)
解析:(A)而立:三十歲。致仕:罷官退休。(B)不惑:四十歲。(C)弱冠:二十歲。童山濯濯:禿頭。(D)周晬:周歲。
11.
答案:(D)
解析:(A)藉此事強調後天教育與勤勉學習的重要性(B) 雖題為〈傷仲永〉,全文卻不見一個傷字 (C)感歎時人不肯接受教育的流弊。
12.答案:(A)
13.答案:(A)
14.答案:(D)
解析:(A)消極避世,絕學棄智是道家;熱心救世是儒家(B)兼愛世人是墨家(C)任法絕情,刻薄寡恩是法家。
15.答案:(A)
解析:引文描寫曹操貴為一代豪傑,聲威顯赫,然而終究留不住壽命而隨物遷化。(A)語譯:長江向東流去,波浪滾滾,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隨著江水逝去。蘇軾〈念奴嬌〉。(B)語譯:江山像一幅奇麗的圖畫,那個時代匯集了多少英雄豪傑。蘇軾〈念奴嬌〉。(C)語譯:最遺憾的是自己總是身不由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到什麼時侯,才能不為功名利碌而勞苦?蘇軾〈臨江仙〉。(D)語譯:雁兒受驚飛起,卻又回頭瞧瞧,心中有恨而無人知曉。牠把所有冬天的樹枝都挑選遍了,總也不肯棲息下來,寧可留在那寂寞寒冷的沙洲上。蘇軾〈卜算子〉。
16.答案:(C)
解析:(A)以「道」為經,「師」字貫穿全文(B)寫作緣由在於李蟠好古文,韓愈嘉許他,故作〈師說〉以贈(D)是因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17.
答案:(C)
解析: (A)以「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表現心中的憂鬱恐懼在西山得到釋放與解脫 (B)以「樂」為文眼,表現出「與民同樂」的胸懷 (D)為袁宏道辭官後所作,文中並未提及林和靖。
18.答案:(D)
19.答案:(A)
20.答案:(A)
解析:寫出左公處事的明快果斷。
21.答案:(B)
解析:(A) 傳奇:短篇文言小說,興起於唐,大多數被保留在《太平廣記》中。(B) 《世說新語》:南北朝時期的筆記小說,多寫東漢至東晉間文士、賢媛軼事瑣聞,是人物品評的產物。(C) 四大奇書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D) 《聊齋誌異》。
22.答案:(C)
解析:(A)二十歲考中進士,赴皇帝賜宴獨不戴花。(B)李文靖公崇尚儉樸,深謀遠慮。(D)因為管仲奢華越禮,孔子認為他專在小物上與人爭勝,未著眼於以「仁」治天下,器量太小。
23.答案:(D)
24.答案:(D)
解析:(A)以孔明與蜀清自況,表明志在用世。(B)後二段的補寫乃用來懷念妻子,不包括母親。(C)表現對亡妻傷悼之情。
25.答案:(D)
解析:(A)由遠而近,層層遞進的筆法。(B)先朝暮後四時。(C)「樂」為文眼。
26.答案:(B)
解析:(B)由「使燭之武見秦君」一句,可見其應有的是折衝樽俎之才。
27.答案:(A)
解析:(B)(甲)心凝形釋,有個人消融於大自然之意。(C)(乙)呈現孤獨感。(D)(甲)有物我合一的體會。
28.答案:(D)
解析:(D)應當精益求精。
29.答案:(A)
解析:(A)月夜泛舟,有飄飄欲仙、遺世獨立之感/杜甫感嘆天地廣大,自身渺小。出自杜甫〈旅夜書懷〉。
30.答案:(A)
解析:(A)出自宋林升〈題臨安邸〉。語譯:青山外,還綿延著青山;高樓外,還有一棟棟華麗的高樓,西湖上的風景令人讚嘆,遊船上有唱歌的,有跳舞的,不知幾時才會停止呢?這樣的歡樂熱鬧,又吹來陣陣的暖風,薰得那些遊玩的人們都陶醉於歡樂中,竟然把杭州當作汴京,而忘記北宋亡國之恨了。(B)出自宋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語譯:現在西湖畢竟是六月的天氣了啊!風光也與其他季節不再相同。一眼望去,無窮無盡的碧綠色荷葉好像一直連接到天邊;在太陽映照下的荷花,顯得格外紅豔。(C)出自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語譯:(這一天詩人到西湖遊覽,)最初天色晴朗,陽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閃動,非常好看。後來天色轉陰,下起雨來,雨霧迷漫,山色朦朧,又別有一番情調。西湖正如那儀態萬方的美人西施一樣,無論是淡雅或濃豔的打扮,都恰到好處,美麗動人。(D)出自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語譯:烏雲翻滾如墨,尚未來得及把山遮住,跳動如珍珠般的暴雨已鋪天蓋地地打向船窗。忽然捲地而來的一陣大風,把雨和烏雲吹得無影無蹤,風雨後,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31.答案:(B)
解析:(B)史料中文字脫漏,可疑可信的資料互相參雜,這是想從典籍史料取證的困難。
32.
答案:(B)
33.答案:(D)
解析:
(甲)關鍵字在「劍外一記春雷/便喜滋滋地相信春回大地」,描述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的喜悅心情。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大荒〈謁杜甫草堂〉 (乙)化用陶淵明〈桃花源記〉 (丙)明朝末年崇禎皇帝上吊,「兩百七十五年的風燈」指的是明朝的國祚;後來清朝入主中原,清皇帝本姓愛新覺羅;而「焚儒服以為誓/——『不信中原不姓朱』」指的是鄭成功的反清復明運動。大荒〈第一張犁〉 (丁)關鍵字為「崇禎」、「凌遲」,文中之詩為袁崇煥臨刑遺言 (戊)關鍵字為「揚州督師」、「多鐸勸諭歸降」,最後四句是史可法回覆多鐸將軍勸降之詞。
34.答案:(C)
解析:關鍵:觀聖孫、保大清三代昌盛。可見宜選有賢子佳孫可再繼帝位者。克紹箕裘:繼承父業。國祚:國運,國家的福運。
35.答案:(C)
解析:題幹引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主旨:說明韓公文章道德對後世的影響之大(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A)韓文公。(B)「異端」指各種邪說。(D)「八代」是實數,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
二、多重選擇題30%(每題三分)
36.答案:(A)(D)
37.答案:(D)(E)
38.答案:(A)(B)(D)(E)
解析:(C)這兩句描寫漁人的機巧用心及背信忘義,他的有意再度問津,正和起初的無心入境相映襯,也預示重尋桃花源,終不可得。
39.答案:(B) (C) (D)
40.答案:(A) (C) (D)
解析:(B) 文章是不可以學而能。意指文章不是單靠學習就能作好的。(E) 光靠讀書不足以激發志氣。
41.答案:(全)
42.答案:(A)(B)(E)
43.答案:(D)(E)
解析:(A) 以虛筆記夜景。(B)詳寫春景略寫月色月景(C)敘寫春遊西湖之樂。
44.答案: (D)(E)
解析:
題幹:《莊子‧天下》釋義:「他上與造物者一起同遊,在下與看破生死、沒有始終分別的人(指自由自在的人)做朋友。」寫莊子他精神奔放自由的一面。
45答案:(B)(C)(D)
解析:(A)(甲)文作者不屬於「唐宋古文八大家」。(E)由(丁)則可知,後天教育的重要。語譯:(甲)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做官,就為平民百姓的生活憂慮;貶到荒遠的江湖中任職,就替君主的施政擔憂。這樣,在朝為官也憂慮,退居江湖為民也憂慮。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一定會說「比天下人憂慮在前,比天下人享樂在後」吧。(乙)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與民同樂的樂趣。喝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享受快樂,酒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的人,是太守。(丙)原來,要是從那變化的方面去看它,那麼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要是從那不變的方面去看它,那麼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丁)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