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立忠明高中102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中部三年級國文期中考試題解析

範圍:翰林國文(六)L1~L9、翰林補充教材(六)L1~L5、康熹論孟選讀(尚論古人、大學)

1.請以2B鉛筆將答案畫記在電腦卡上   2.電腦卡上個人資料填寫不全,以致影響判讀者,一律扣 5   

第一部分:選擇題(85%)

一、單一選擇題46%(每題2分,未作答、答錯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答案(C)解析()ㄌㄨㄣˊㄒㄧㄈㄢˊ/ㄈㄢ ()ㄨㄟˇ/ㄨㄟˊㄗㄨˊㄋㄧㄝˋ ()ㄐㄩㄣˋ;ㄏㄨㄛˋㄖㄨˊ()ㄉㄧㄢˋㄔㄡˊ,未雨ㄅㄧˇ。

2.答案(D)解析()使動用法,即「使同等地位諸侯都向他稱臣」,但非形容詞用作動詞 ()形容詞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認為我是美的 ()形容詞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甘美 ()形容詞用作動詞的使動用法,即「使江南水岸變綠」。

3.答案(A)解析(A)開頭為:「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最末才說:「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B) (C) (D)「古之學者必有師」、「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皆為開門見山即點出主旨。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解析(A)作者未如此表述,只說王羲之的「帖」除書法之美,還有晉人一清如水的文學風格 (B)並未如此認定 (C)作者欣賞王羲之「帖」的素樸,並未評價簡訊的好壞。

7.答案(A)解析語譯:魏惠王想要攻打趙國首都邯鄲,魏臣季梁本來要到楚國去的,半途聽到消息就趕回魏國,來不及拉好衣服皺折,顧不得洗掉頭上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路上遇見一個人,正趕他的車向北走,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旅費多。』我說:『旅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很會駕車。』馬匹呀!旅費啊!車夫啊!這幾樣愈好,只會使那個人離楚國愈遠罷了。如今,大王您一舉一動都想成為霸主,都想伸張威信於天下。假使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就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啊!」

8.答案(A)解析(A)虬髯客是虛構的人物,並不列於正史中。

9.答案(C)解析(A)甲文只言「移風易俗」,並未詳說變法內容。乙文則將內法、外法各有說明 (B)甲文未言地理位置之相關內容 (C)繆公為春秋時之五霸,因此孝公確實是戰國時代秦國之第一個盛世 (D)甲文只言富國強兵、攻城掠地之功效,未提及野心。

10.答案(A)解析(A)乙文「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為抽換詞面與排比的寫法,甲文並無錯綜之法 (C)二者皆誇飾,甲「舉地千里」言「千里」為誇飾,乙「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言「拱手」指輕易取得之誇飾 (D)甲文重在論「客卿」的重要,乙文重在說明「秦君」對稱霸天下的經營。

11.答案(A)解析引文旨在闡釋文學與時俱進的特質。語譯:車輛的製造,一開始只有簡陋的椎輪車,後來才出現較高級的大輅車,但是大輅車已不像椎輪車那般地質樸;積水成層冰,但是當初的水卻沒有後來的冰那般寒涼。此二喻旨在說明「在既有的基礎上加以改變發展,才顯得更加完美;事物的演變是如此,文章創作亦然,必是由質樸而發展到華美。」

12.答案(C)解析題幹以「鷦鷯巢於葦苕」為喻,因此下文意象必須連貫,故接(丁)「建之女工不能為也,可謂完堅矣」,先說明鷦鷯築巢功力極佳。接著語意一轉,說明因為所依附的地方太脆弱,所以巢再完堅也避免不了「卵破子死」的悲慘命運,故續接(甲)「大風至,則苕折卵破子死」。至此下一小結論,作者自問自答,接(戊)「何也?其所託者使然也」。然後另起一個新喻依,以「城狐社鼠」為喻,說明牠們也是因為「所託者」而得以安身立命,故先接(乙)「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燻也」,這是一般人的想法,再接(丙)「臣未嘗見稷狐見攻,社鼠見燻也」,這是實際現象,最後再引起問題「何也?」。語譯:我看見鷦鷯將鳥巢築在蘆葦上,將毛髮黏著在上面,築出連紡織婦女都做不到的精密鳥巢,可以說完好又堅固。但是一陣大風吹來,就使得蘆葦折斷,鳥巢摔落,卵也摔破,雛鳥也死了,為什麼呢?是牠所託付的蘆葦使牠這樣。再說,人一看到狐狸就想擊殺,一看到老鼠就想燻死牠,但是我從來沒看過以城牆為窩的狐狸被擊殺,或以土地廟為窩的老鼠被燻死,為什麼呢?是牠們所託付的對象讓牠們這樣的。

13.答案(C)解析(A)〈蘭亭集序〉為脩禊宴集賦詩諸作的「書序」,是自序而非贈序 (B)〈桃花源記〉為〈桃花源詩〉的序 (D)〈臺灣通史序〉為置於書前的「自序」,為連橫自行說明。

14.答案(D)解析(A)「不為目的而讀書」才能獲得真正的樂趣。與讀什麼、怎麼讀或者讀書的心得無關 (B)讀書可以變化氣質,未必改變容貌 (C)甲文作者未提及如何選擇適合的閱讀素材。

15.答案(A)解析(A)由「當人們坐在椅子上,兩膝著地變成一種非常規的姿態,便使位卑者向位尊者行跪禮產生巨大的不平等。臣民日復一日向君主行著卑賤的禮儀(即「跪禮」),自尊心不斷被摧毀,也越發奴顏卑膝起來」可知 (B)跪禮形成於「椅子時代」 (C)文中未就此進行申論 (D)文中未就此進行申論。

16.答案(A)解析依文意可知:「跪坐時代」、「椅子時代」的分水嶺是唐代中期。甲為春秋;乙為秦漢之際;丙為清代;丁是三國;戊是北宋。

17.答案(D)解析(D)藉庖丁解牛的寓言說明莊子養生之道與處世哲學。

18.答案(C)解析(A)顯示出多襄丸吹捧自己,希望博得英雄好漢的美名 (B)顯現李夫人深謀遠慮 (D)顯現庖丁解牛之後心滿意足、從容自得的神貌。

19.答案(B)解析(A)望其項背:望見對方的頸項和背脊。意謂程度與之接近。應改為「後世庸臣無人能望其項背」 (B)鬼斧神工:形容技藝精巧,非人力所能及 (C)庖丁初次宰牛時,所見的是牛的身體,幾年後技術純熟,宰牛時,已不注意牛的外形。比喻技藝純熟高超。應改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D)狐死首丘:傳說狐狸死時,頭必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對故鄉的思念。應改為「出爾反爾」。

20.答案(C)解析(A)動詞,看成一樣 (B)泛指所有元首 (C)天子之七座祖廟 (D)泛指馬群。

21.答案(C)解析甲、乙皆出自唐胡曾所寫的〈詠史詩〉。丙、出自羊令野〈秋興賦〉。《莊子.秋水》:「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丁、出自瘂弦〈我的靈魂〉。戊、出自鄭愁予〈易經〉。由「卦象平平」可知為《易經》。

22.答案(D)解析題幹說明縱使九國聯合起來亦不能戰勝秦國,乃因長久以來畏懼秦國強大之故。

23.答案(B)解析作動詞用的:「履」我、因長跪「履」之。語譯:張良閒暇時徜徉於下邳橋上,有一個老人,穿著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橋下,看著張良對他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想打他,因為見他年老,勉強地忍了下來,下去撿來了鞋。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跪著替他穿上。老人把腳伸出來穿上鞋,笑著離去了。張良十分驚訝,隨著老人的身影注視著他。

二、多重選擇題39%(每題3分。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3分;答錯1個選項者,得1.8分;答錯2個選項者,得0.6分;所有選項均未作答或答錯多於2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24.答案(A)(E)解析()危言()兔起()事必親。

25.答案()解析(A)險要之地/本來 (B)坐下/座位 (C)憑藉/沿襲 (D)延續/張揚 (E)北方/敗逃。

26.答案((B)(C)解析(B)縱使面對鼎鑊烹煮之嚴刑峻罰,也一樣甘之如飴 (C)比喻處境相當危險。

27.答案(B)(C)(D)解析(A)皆為賀嫁女之用 (B)「社結香山」是賀男壽用,白居易晚年居洛陽,往來龍門山之香山寺,與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談禪詠古,酷好佛,亦經月不葷,自號「醉吟先生」,又號「香山居士」,常與胡杲、如滿……等八人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時人慕之,繪<九老圖>。後世因以「社結香山」指稱人之長壽。其他皆為輓男喪之用 (C)「里仁為美」是賀遷居用,其他皆賀商店開業 (D)「瑤池春永」是賀女壽用,其他皆為新婚賀辭 (E)皆為用於政界的賀辭。

28.答案(B)解析(A)寫給祖父母、父母不應稱名 (C)晚輩用「舍」字 (D)「敬啟者」屬啟事敬辭,通常用於提稱語下方,為陳述事情的發語詞,並無開啟之意 (E)「先生」屬稱謂,不宜略小偏寫。

29.答案(A)(C)(D)解析(A)前者是表述時間的短暫後者代表在廣闊宇宙中自身的渺小 (B)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心境 (C)縱使功成名就,也只不過是在蝸牛角上的爭奪,縱然富貴百年,也只不過是石火光中的一閃 (D)天地自然是萬物的暫居之地,而人的生命,在古往今來中,也只是匆匆的過客而已。前者代表空間,後者指時間 (E)人與人相處,不同的處世態度。

30.答案(A)(C)(D)解析(B)「松柏後凋於歲寒」指君子之德於亂世中更可見其堅定的毅力,與「精益求精」之義不同 (E)教育使人有不一樣的成長與文化背景。

31.答案(B)(C)(E)解析甲、須臾。乙、七至八年。丙、一千年以上。丁、一天。戊、百餘年。

32.答案(B)(E)解析(B)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E)發生了「天傾西北,地陷東南」的局面。

33.答案(A)(B)(D)(E)解析(C) 仁民愛物之心為儒家主張,莊子強調物我合一,化解物我之間的差別與界限。

34.答案(A)(C)(E)解析(A)補充複句(針對某一個特定的範圍,用上下兩個意思互相補充的分句,或是一問一答的分句表達其完整意涵) (B)選擇複句(列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分別敘述幾件事情,表示從中擇一或數者必居其一的關係) (D)因果複句(從句表示原因或目的,主句表示結果或事實的複句)。

35.答案(B)(C)(E)解析(A)是以家鄉之景而動之以情,無對比 (D)指朱鮪、張繡。

36.答案(B)(C)(E)解析(A) (D)平行並列。

第二部分:填空題15%(每題1分。請依各題要求,將代號依次填入電腦卡。未作答、答錯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答案37. E名家   38. C韓非    39. D莊周   40. A孟子   41. B荀況

42.答案(C)解析賈誼/張良/劉基

43.答案(B)解析王昭君/王昭君/楊貴妃

44.答案(B)解析陶淵明/柳宗元/陶淵明

45.答案(A)解析項羽

46.答案(C)解析韓愈/賈誼/白居易

47.    48.    49.    50.    5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忠明高中國文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