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處 曾佩芬】

  今年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簡稱學測國文)的三道非選擇題,分別為文章解讀、文章分析及引導寫作。 本文將簡要分析各題內涵,並說明評分標準,提供讀者參考。

第一題  文章解讀

  本題引用王家祥〈秋日的聲音〉中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閱讀引文後回答三個小題,包括:(一)作者對「悲秋」傳統有何看法? (二)作者認為萬物的心境與四季的轉換有何相應之處? (三)「真正的聲音」從何而來?

  三小題的答案皆可在引文中尋繹:第一小題,從文中「秋天似乎是為了靜靜等待冬日的死亡肅寂做準備,曠野上行將死亡的植物時常給我們憂鬱 的印象,所以誤以為秋天是憂傷的季節」,可以看出作者本人認為前人誤認秋天是憂傷的季節。第二小題,從「春日的新生喜悅,叨叨絮絮到夏日的豐盈旺盛,滿溢 狂瀉;風雨之後,秋日是一種平和安寧的靜心,內心既無欲望也就聽不見喧囂的聲音,此時真正的聲音便容易出現了;秋天似乎是為了靜靜等待冬日的死亡肅寂做準 備」,可以看出作者認為四季與萬物心境的對應,分別應是:春--新生的喜悅;夏--豐盈旺盛的滿溢;秋--漸趨平和的安寧;冬--接近死亡的肅寂。第三小 題,根據「風雨之後,秋日是一種平和安寧的靜心,內心既無欲望也就聽不見喧囂的聲音,此時真正的聲音便容易出現了」及「也許秋天的心境讓我們容易看見深層 的自己,彷彿這是大地的韻律,存在已久,只是我們習於不再察覺」,作者認為所謂「真正的聲音」,應是指深層的自己,內心無欲望,便不受外界喧囂的干擾誘 惑,而可以找到真正的自己。

  考生作答,如果三小題皆能符合題幹要求,敘述清楚,條理分明,或能有所發揮,則可得到A等;但若三小題只有二小題符合題幹要求,敘述平 實,文字尚稱通順,或雖能扣住基本旨意,唯刻板轉抄、節錄原文,僅能得到B等;至於內容大多不符題幹要求,文字蕪雜,敘述浮泛,則至多得到C等。

  基於題幹的要求,考生必須分列小題作答。若不分項或不標(一)、(二)、(三)卻仍層次清楚者,酌扣一級;而若完全照抄原文,給零分。 除此之外,試題尚有150~200字的文長限制,因此字數不足5行(125字)或超過9行(225字)者,降一級。最後,再依錯別字多寡斟酌降級。

第二題  文章分析

  本題以高中國文教科書各版共同選文—顧炎武〈廉恥〉,評量考生分析文章作法的能力。試題分三小題,分別為:(一)歐陽脩如何藉管仲的言論提出自 己的觀點?(二)顧炎武「自己」所強調的觀點是什麼?(三)三人(管仲、歐陽脩、顧炎武)言論所構成的文意脈絡,呈現何種論述層次?

  作答本題,考生必須具備課內學習而來的基本知識,而後依據要求逐題分析,無法直接抄錄引文。第一小題,考生須先了解引自《五代史》的一 段話出自歐陽脩,而歐陽脩在《五代史》中乃先引述管仲之言,再提出自己的主張。本小題的重心在「如何」二字,問的是歐陽脩的「作法」,若要正確回答,應指 出歐陽脩是引用管仲之言「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再集中論述「廉恥」的必要性。第二小題,顧炎武「自己」則主要強調「恥」的重 要,強調士大夫之恥與國家的關係,此從引文第二小段可知。第三小題,通篇看來,管仲、歐陽脩、顧炎武三人的論述,呈現層層遞進的關係,乃由「禮義廉恥」縮 小論述「廉恥」,再縮小指出「恥」為四維之首要。

  在評分原則方面,三小題皆分析正確而深入,文字流暢,敘述清楚,可得A等;三小題分析欠深入,文字大體平順,或三小題中二小題分析正 確,文字敘述清楚,至多B等;而若三小題中,其分析僅一題正確,則至多C等。

  另有若干評分注意事項,包含:必須分列小題作答;引述原文過多,幾乎沒有看法,至多C級;完全照抄原文,給零分;字數不足9行(225 字)或超過13行(325字)者,降一級;依錯別字多寡斟酌降級。

第三題  引導寫作

  本題為引導式作文,以去年發生於台灣的重要事件—莫拉克風災為引導,請考生想像自己是一株躺在海邊的漂流木,而以「漂流木的獨白」為題,用第一 人稱「我」的觀點寫一篇文章,述說自己的遭遇與感想。

  試題引導文字為「莫拉克颱風所帶來的驚人雨量,在水土保持不良的山區造成嚴重災情,土石流毀壞了橋樑,掩埋了村莊,甚至將山上許多樹 木,一路衝到了海邊,成為漂流木」,因此考生除了基於想像而記敘自己成為漂流木的原因、經過等「遭遇」,亦可藉此思考環境保育、人文關懷等議題,抒發「感 想」。也就是說,本題考察的是寫作的綜合能力,在文字形式的表現之外,從考生的作答內容中,還可以看出其知識學養、人生觀察、感情思想……甚至是否具有對 大我的關懷,進而迸發撼動人心、改變社會的力量。考生作答持正、反立場均不影響得分,如果自行在成為海邊漂流木後加上其去處(如藝術品)的延伸表述,只要 能扣合題幹,亦可從寬接納。

  本題的評分原則為:能扣緊題旨,感受深刻,敘寫細膩,結構完整,文字流暢者,可得A等;尚能符合題旨,內容平實,結構大致完整,文筆尚 稱通順者,則得B等;若未盡符合題意,內容浮泛,結構散漫,文筆拙劣,僅得C等。此外,由於本題限制寫作人稱觀點,故考生如非以第一人稱寫作或文章前後人 稱混亂者,至多C等。其餘評分標準,大抵如前:一段成文,至多為B;文未終篇,至多為B+;原文照抄者給零分;依錯別字多寡斟酌降級。

  今年的三道非選擇題,第一、二題分別以課外的語體文與課內的文言文評量考生解讀文章、分析章法的能力,題型新穎;僅有第三題是以具時事性的議題 評量考生綜合寫作能力,較為考生所熟悉,也許因此,在考試結束後得到今年試題較難的初步評價。然而,如果深入分析,第一題的答案完全嵌在引文之中,只要考 生理解引文內容及問題的重心,作答時從引文中正確擷取,並適當變換原文,即可得到高分;即使刻板抄錄,亦有B等成績。而第二題乃自課內共同選文取材,評量 所有考生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因此考生只要重視課內學習,必然能掌握作答線索。另一方面,相較於以往所常見提供長文資料的試題,今年非選擇題的文字閱讀量並 不算高,因此面對此類試題,只須耐心閱讀,並依照題幹要求逐題思考、作答,自當遊刃有餘。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考情列車」,網址:http://www.ceec.edu.tw/CeecMag/Articles/187/187-0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忠明高中國文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