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 | 公共消息 – 2013年6月14日

教育部於102年6月14日舉辦國中活化教學列車第23場記者會,邀請澎湖縣立馬公國中林美惠老師分享活化教學方法。林美惠老師以「離別」為題,指導即將畢業的國三學生創作新詩,並由學生自己朗誦新詩後配上旋律,再請音樂老師協助配上和弦,同時結合美術課創作校園植物押花貼畫,成為「詩、畫、歌」一體的作品。

語文科的教學,除了知識的傳授、技能的運用外,情意的陶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何讓學生透過國文科教學愛上閱讀及創作,一直是林美惠老師的教學重點。「孩子的創意無限,他們是詩的歲月,隨手拈來皆是詩。」林美惠老師表示,透過詩歌完整的創作教學,讓學生從師生的討論、修正及合作演出中,享受文字、圖像、旋律三者結合之創作過程及成就感。

即將畢業的國三學生,3年的校園生活充滿歡笑與淚水。為了讓學生對校園生活留下更多的回憶,林美惠老師將國三學生的國文課結合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音樂課及美術課,以「離別」為主題,設計詩歌的創作課程。

首先,林美惠老師選讀幾篇與「離別」相關的名家作品,讓學生在課堂中集體朗讀,並賞析新詩與歌詞之間的關聯與異同。接著,林惠美老師帶著學生進行校園巡禮,找尋新詩的創作靈感。學生可以試著採集校園植物,再製成押花或葉子標本,採集的過程中,也在收集對校園的離別情緒。

學生在新詩創作階段,過程滿是煎熬,學生現階段還無法確切掌握文字與情感的表達。林美惠老師總是帶領學生一路創作、一路修改,逐漸完成新詩作品。林美惠老師表示,學生在朗讀新詩創作的過程中,就可能隱約形成旋律與節奏,學生會試著隨手記錄下來,再和音樂老師討論和修正旋律,並創作和弦。

最後,學生把自己的新詩作品,輔以先前製作的押花或葉子標本,就構成了一件件美術作品。林美惠老師以教學觀摩的形式,請學生演唱自己的創作歌曲,並以投影機呈現美術作品,邀請其他班級的學生及老師一同欣賞。演唱自創歌曲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感覺自己的潛力無限,「未來也許能夠成為小小文學家、音樂家、美術家,多麼有成就感!」

發掘學生的特殊才能,培養學生全方位的能力,是國中階段非常重要的課題。林美惠老師指出,老師除了指導學生學習方法,還可以透過多元教學方式,讓學生從創作及作品呈現中,試探自己的興趣與志向,學生的學習將更有成就感,也更喜愛國中階段的共同學習歷程。

 

arrow
arrow

    忠明高中國文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